念佛,也就是忆想佛。念观音也是... 详细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是要了生死大... 详细
对于佛弟子而言,“皈依... 详细
以下文字是根据四川省佛教协会... 详细
(图片来源:资料图)
(上)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大众聚会,听佛说法教化。佛的右方是目连比丘,目连比丘神通广大、智慧如虚空,能随时变化、权智并行以普济众生,济众之数,多如恒河沙,诸天天众皆稽首、敬仰、尊奉。
这时,佛告诉目连比丘:“目连,在边境有一大国,那里的人看不见佛法僧三宝,亦不了解灵明妙觉之本性,更难得听闻到如来、无所著、正真、等正觉之不可思议的教法,他们将不正确的错误观念与行为当成真理在奉行。国王及臣民奉事五百梵志,这五百位梵志各有五种神通力,他们能移大山、止水流,亦能分身做各种变化。他们国境内有一座大山,阻隔百姓来往的通路,使百姓困扰。国王因为爱护百姓,希望梵志能为百姓解决此山阻碍通路之患,梵志允诺国王为民解决问题。于是梵志们围绕这座山打坐,大家专心一志,以道定力,移动此山。目连,你此时前往彼国,以正道神力,度化梵志,拯济其国君民,使他们归于正法,才能远离三涂恶道,永处安乐,得到大福报。”
目连比丘承领佛的教敕,仰仗佛的大威德神力,放出大光明,佛光遮盖了日光。目连比丘停在那座山的山巅,处于虚空当中。此刻,已经离地的山随即不动。
梵志们惊讶的说:“山已经离地,是谁使山不能移动?而且此刻白昼,却无日光,这当中必有缘故!”梵志当中有明智者,入禅定,观察众弟子心地,是谁心存污秽浊乱,使山不能移动?他见众人此时心地纯净、专注,无人有浊乱念头。他仰头往上,看见一位沙门立于此山。梵志说道:“原来是瞿昙弟子使此山不能移动。”梵志仰头往上呼叫:“国王命令我们为百姓除去此山挡道之患,你为何压制此山,使山不能移?”
目连比丘回答:“我是悬于空中而立,谁压制此山了?”梵志们齐心协力,三次使尽道力,大山却不动丝毫。但旋即,山入地三下,即刻夷为平地。梵志们彼此相互顾看后,说道:“这位沙门一定是已透彻通达圣道,且道德深厚之大士,我们应奉为老师。”大家立刻整理身上的服装,向目连尊者顶礼,恭敬的禀承:“恳求您收我们为弟子,教示我们无上圣道。”
目连比丘回答:“你们想远离暗暝,往光明之路行去,这是大善!我所尊敬的老师,号无上正真、天中之天,是具足一切智的大觉世尊。你们且随我前往世尊处所。”诸梵志问:“世尊之导引教化,难道与您不同吗?”
目连比丘回答:“我岂能与佛相比!佛以须弥为芥子,我以芥子为须弥。”目连比丘接着赞叹佛之殊胜功德,然后对梵志说:“你们随我来吧!”于是带领梵志们出发,其所用时间犹如壮士屈伸手臂之顷刻,即已在世尊面前,目连比丘向佛禀白:“世尊!弟子承世尊无上正真神势之愿力,已化导诸位梵志,此时梵志内外皆已清净,犹如新的棉布可以任意着色。唯愿世尊为他们清洗仅存的微细尘垢,成为澈底真净。”梵志们见到世尊,心开意喜,皆发愿成为沙门。
佛向大众说:“我为你们所说的法要,上语、中语、下语,都是清净的善法,都是深说度世之道,以正心为根本,使闻者趣向解脱。你们听了这些法要,应广传世人,使后世众生亦能依此行之。”比丘们皆合掌受教。
佛说:“人身中有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五贼,这五贼常使人失去正念,牵人入恶道。人常被眼见、耳闻、鼻嗅、舌味、身触牵流。一般人眼能见但不能闻,耳能闻不能见,鼻能知香臭但不能知味,舌能知味但不能知香臭,身体能知寒温但不能知味。眼、耳、鼻、舌、身,此五根之觉受皆属于心,心为此五根之本。诸位比丘!欲修学无上道,首要端正你们的心念。”
佛又说:“人因为烦恼、无正念、愚痴、无明,随十二因缘流转,而有生死。此十二因缘之牵流,是因众生的一念‘无明’而造作各种‘行’,因此产生‘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六入’成形,因六入而有‘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于生死流转中,行善之人,可再得人身;行恶之人,入地狱、饿鬼、畜生、鬼神道。所以说众生因为愚痴、无明而轮回六道。今生虽为人身,但仍然迷惑颠倒、心不清楚明白,不知死后去向何处?见佛不问、见经不读、见沙门不承事、不信道德、见父母不敬、不明了世间众苦交煎、不知地狱果报惨剧,此名为‘痴’,所以生死轮回不止。”(待续)
典故摘自:《佛说忠心经·卷第一》
省思:
顺观十二因缘,是生死流转门;逆观十二因缘,是圣道还灭门。要了生死,非从外求,而是要从断除身心的烦恼来努力。为佛弟子,应当二六时中坚住正念,行住坐卧随顺觉性,不为六尘境界所动,不为六识牵流所迷,澄净六根,开显人人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如此用功,每个当下都是逆生死流,返菩提家,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契机。
整理:观音寺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169号
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