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闻识

汉传佛教的戒律与禁忌

出处: 上传时间:2020-01-15 点击次数:

 

  汉传佛教的戒律与禁忌.jpg

(图片来源:资料图)

  汉传佛教禁忌的主要内容

一、对一切学佛者的普遍禁忌

(一)归依。佛教对一切学佛的人,无论出家或在家,都要求归依三宝,这是入佛学佛的第一步,表现了佛教中对佛、法、僧三宝不可分离的观点。曾经有人只承认佛宝和法宝,不承认僧宝,或者只承认法宝,只读佛经,都是犯了佛教的禁忌。不归依三宝,就不承认是真正的佛教信徒。三归依有归依词,如归依时立志发誓四宏愿:“我某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体现了入佛教学佛教的庄严和神圣,表达了佛教信仰者的宗教感情,所以佛门外的人,要尊重佛教徒的三归依行为。

(二)持戒。归依佛教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最基本的有五戒十善。

1、五戒:

(1)杀生戒,这是佛教的重要禁忌,体现了对众生的慈悲心,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不希望自己被杀被害之心,由于我们持不杀戒,有了这一戒,任何人不必害怕我伤害,多一持此戒者,就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所以持不杀戒的人越多,对社会,对众生,对自己的安全越大,凡持不杀戒者都有无限功德。戒杀以戒杀人为重,因为佛教认为,在世界上,人为最为保贵的,因以戒杀人最有功德。杀旁类畜生为轻。杀人构成五个条件,罪不可悔:一是被杀者是人;二是蓄意杀人;是三有杀人的故意;四是运用杀人的方法和手段;五是被杀者断定已死亡。杀人方法多样:自手杀、劝人自杀、派人杀都负杀人的责任。杀生以心为主,不意杀者、误杀者、自不由主杀者无犯。由不杀生,又延伸到对于一切虫类,甚至危害人体的害虫,只能驱除,不能灭杀。教外的人,要理解佛教徒的这一行为。

(2)偷盗戒,偷盗是不给而暗中自取的行为。对他人之物或明知是他人之物而起盗窍之心并且采取种种方法达到偷盗的目的。佛陀时代,偷盗五钱即犯不可悔之重罪。五钱大约相当现在的八分银子。如果物主不同意,无论用任何手段取得财物,皆构成偷盗;无论天上的地上的,水中的地下的,只要有所属主权者,都不得暗中谋取。一切税,均不得漏交,漏交者一律视为偷盗。

(3)邪淫戒,在家弟子,允许正当的夫妻生活,除了国家保护的合法的夫妇关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人间安立,皆由男女夫妻的和合,正常的夫妻生活,对社会不会带来悲剧,男女问题之所以带来悲剧,都是由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所致。对同性、对畜牲、对死尸等邪淫,均构成不可悔罪。

(4)妄语戒,妄语就是虚妄不实的语言。妄语在佛教来说分三大类: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语罪。具备下述条件,构成大妄语罪:一是对人说大妄语;二是认定对方是人而向对方说;三是蓄意要使对方受到欺骗;四是说大妄语,即自己没有证得圣果圣法而向人们说已经证得圣果圣法,自己未能见到天来、龙来、神来、鬼来,而说天来龙来神来鬼来等。妄语的定义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来觉言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妄语的方法:自已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理相妄语等。凡是存心蒙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无论达不达到目的,都构成妄语之罪。故意互相吹捧,获得第三者受骗,也是妄语罪。

(5)饮酒戒,因为佛教是讲智慧的,饮酒可能会造成罪恶,饮酒后兴奋、胆大、冲动、盲目,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可以骂人、打人、杀人、强奸、放火等。不饮酒,包括不饮能使人醉人的饮料。但是,为了治病,经过医生处方,用酒治病者除外。

2、十善

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十善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如下:

身体行为的善(即禁忌)有三支:

  (1)不杀生,杀生有三种:一是贪欲而杀:为贪肉食美味,为贪杀生贩卖得的利益和报酬;二是真恚而杀:为报仇泄愤,为恼羞成怒,为除去障碍。三是邪见而杀:为求福报,为求功德,为祈平安,为祷丰收而杀。

  (2)不偷盗,偷盗有三种:一是贪欲偷盗:见利忘义,为求发财,为求享乐

为求贪心满足。二是真恚偷盗:嫉妒他人的财富,不满他人发财,或为报复他人而使他人遭受财产损失的。三是邪见偷盗:为求平安,为求愿望达成等。

  (3)不邪淫,邪淫有三种:一是贪欲邪淫:为贪淫欲的享受,无论通奸、强奸、诱奸乃至淫业,为贪图淫乐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超友谊的关系者,皆是贪欲邪淫。二是真恚邪淫:为了怨仇而奸淫他人母女姐妹与妻子。三是邪见淫:为求功德,为求福报,为求子息,为求长生等。

语言方面的善(禁忌)有四支:

4、不妄语,妄语有三种:一是贪欲妄语:为贪名闻利养,为贪酒色势力等。二是真恚妄语:为使怨家受骗,为使一切障碍自己的人受到损失,故作妄语。三是邪见妄语:以为说谎可以避难,骂人可以消灾等。要求人们说话要诚实,不以欺骗人为目的说假话,大话,空话。

5、不两舌,出于破坏对方的和睦和谐为目的,挑拔双方的关系,离间他们的和谐,使其变为仇敌的行为。

6、不恶口,恶口即是用难听的语言诽谤人、攻击人、讽刺人、咒骂人等。这也是佛教徒十分禁忌的。

7、不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情歌艳词,说笑搭讪,言不及义等。佛教徒要随时检点,不忘乎所以。如果犯了小小口过,立即悔改,仍可造就。

  意识方面的善(禁忌)有三支:

  8、不贪欲,佛教视“贪”为人生三毒中之第一毒。贪欲是人把自己视为恒常的自性主体,为自己生活的美满和舒适,对不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具有无限的占有欲望。甚至为了占有,不惜采取各种非常手段,例如:杀人、偷盗、抢劫、贪污、走私等。这与佛教教义提倡的慈悲济世,众生平等的道德观是违背的,所以贪欲是佛教徒的重要禁忌之一,于是佛教提倡不贪欲禁忌,树立对自己的清净观。

  9、不嗔恚: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思想上产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怨恨、恼怒、仇恨等等情绪。并且出于上述情绪,可能进而采取对社会、对他人实行损害、伤害、报复、报仇等行为。这同佛教提倡合和共处的生活环境是不协调的,于是佛教提倡不真恚的禁忌,树立对社会、对他人的慈悲观。

  10、不邪见:对社会、对他人和一切事物存有错误的思想认识,对佛教的教义有不正确的看法,存有不符合佛法所说的八正道的意识,可能会作出各种违背佛教的行为。这与佛教提倡的智慧不符的,于是佛教提倡不邪见的禁忌,用佛教的智慧看待事物,树立佛教的因缘观。

 

备案号:蜀ICP备15010319号-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川(2022)0000013
版权所有:四川省金堂县观音寺 客堂电话:18780109740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杨柳桥社区金堂观音寺
QQ:736661014 电话:18780109740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169号

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