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基础

参禅不悟的原因(图文)

出处: 上传时间:2017-11-24 点击次数:

 参禅1.jpg
来源:资料图

        一、疑情难起,妄念难息。参禅不起疑情,即无开悟之日,应抱定一则透不过的话头,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落,极力追究,直至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方能相应。持咒念佛,须心念耳闻,极力追顶,才能化妄念于无形。

  二、大道即在目前,学人就是不识。古德云:只为亲切甚,转令荐得迟!非虚语也。

  三、聪慧者,流于文字、口头,不务实修;老实者又多死于句下,此宗风所以不振也。

  四、真伪难辨。玄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在识神里用事而谓悟道,今人尤甚。

  五、死水不藏龙。学者往往因乐于安住定境,落入无记,坐在鬼窟里而不知。

  六、住着定境自以为得。学者于定中偶得一圣境,自以为得,守住不放而死于境下。如守住“乐”者,即不能出欲界;守“明”者,不出色界;守“空”者,不出空界等。

  七、功夫与悟道混为一谈。众多学者不识功夫与悟道的区别,误将发了某种神通或气脉通畅了,以为悟道;反之,即非悟道。不知神通再大,功夫再好,不识真心,终有落处,生死不了,绝非悟道。

  八、骄躁难戒。学者于悟道前,多急于求成,失之在躁;悟道后,又因欣喜而失之在骄。躁则易折,骄则易狂,俱为学者之大忌,故亟宜戒除。但学人往往不自觉或护短而不之顾,故多流于始勤终惰或狂妄不羁,此岂非今日修道者多而证道者少症结之一欤?

  九、保任精进,消除旧习难。要将多生历劫着相的旧习一下消光,确非易事。俗语云:“江山好改,习气难移。”如不时时觉照,护惜本真,勤于改造,实难有净尽之日。但学者往往得少为足,以为一悟便是,不事改造,非但无以进证后得智,且有堕入“悟后迷”之危险,可不慎哉?!

 

  十、圆证无住难。众多学人往往以为悟得此能言会道、謦欬掉臂的是自己天真佛,便已到家,如再用功,就是执法了。殊不知此只是始觉,不是本觉,尚须以之依于本觉,精勤修习,始成大觉。更有学人着于性体,住在证境上,不自觉的堕于圣域而不离窠臼,此皆不能圆证菩提之大咎也。


整理:观音

备案号:蜀ICP备15010319号-3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川(2022)0000013
版权所有:四川省金堂县观音寺 客堂电话:18780109740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杨柳桥社区金堂观音寺
QQ:736661014 电话:18780109740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169号

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